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红军长征胜利的功臣,29岁牺牲,家里被划为地主,50年后追授烈士

    信息发布者:qwerty123456
    2022-09-21 01:09:45   转载

    回望长征那一段艰难的历史,那是无数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之路。

    能够造就这一段军事传奇,除了各位战将们的卓越指挥之外,还有一项“看不见”的艰巨工作:无线电军事情报侦察。

    但是,这位红军长征胜利的功臣,最终永远地在他29岁时闭上了双眼,而他的家人,也因为曾经的显赫被划为地主,而他本人,也是直到五十年后,才被追授为烈士。


    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情报英雄

    大多红军战士的家境都比较贫寒,还有不少是在“忍无可忍”的情况下选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,可蔡威却和大家不一样。

    蔡威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开明绅士家庭,他的高祖名叫蔡志谅,此人正是赫赫有名的闽东首富,在闽东一带经营着陶瓷、茶叶、钱庄、酒业等实业,因此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:蔡百万。


    他的伯曾祖就更不得了了,由于早年跟着大清国的重臣骆秉章参与捕杀石达开,因此升官如同坐火箭,成为了清朝宁德最高级别的文官。

   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,蔡威的父亲蔡祖熙也绝非等闲之辈,不仅早早中举去了湘潭当知府,还在民国“画风一转”成为了福建省的参议员。

    蔡威在众多长辈的教导下,求学之路也从福州到了上海,最终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下接受了马列主义,并于1926年成为了共产党员。

    如此智慧之人,组织上自然是不愿意埋没的,因此,早在1931年,周总理就安排他去上海无线电训练班学习,学了大半年后,还专门有人保护着他离开了上海,他的重要地位,似乎从此刻就彻底注定了。


    第二年年初,红四方面军终于有了一部自己的无线电台。

    可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,这绝对算是高科技产品,能弄懂无线电的人本就凤毛麟角,担子也就全部落到了蔡威肩上。

    “无线电班”也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成立了,蔡威要管理的,则是一群十几岁的“小秀才”。

    这些“小秀才”也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,他们此前受到的教育还稍微好一些,最起码读过几年私塾,可面对“无线电”这种东西,大家也一下就慌了神,那几年的私塾就跟白读了一样。


    可大佬家庭出身的蔡威在教育这个方面自然是很有一套的,他觉得“小秀才”们的学习兴趣更浓,所以他干脆因材施教,通过不断举例子来加深孩子们对于无线电学科的了解。

    这批娃娃兵在蔡威的教育下很快成长起来,也成为了日后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台工作的中坚力量。

    1932年7月,国民党军队调集了30万大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起“围剿”,蔡威率领前方台转战皖西,这对于蔡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。

    10月的一天,就在蔡威带着前方台在距离平汉铁路大约30里外的一个小镇子当中休息的时候,就遭遇了敌人的三面包围。


    情况万分危急,可急也没有任何作用,蔡威就立即安排身边的同志们带着机器撤离。

    那会的机器还非常笨重,给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阻力,蔡威当机立断,命令大家将机器给隐藏起来。

    好不容易埋好了机器,回过头才发现敌人距离自己很近了,子弹也从耳边呼啸而过,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蔡威的机智再度展现:将身上的银元全部掏出来往地上丢,足足有三十多块。


    很显然,国民党的那帮部队都是见钱眼开的主,见到地上有钱,也就丧失了追击的积极性,反正能拿到的军饷还没有在地上捡的多。

    蔡威给自己也留了后手:他一边跑一边将密码本嚼烂吞进肚子里,如果被抓住了,什么也不会被泄露出去。

    蔡威本人也随军参加了长征,在这段艰苦的路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
    在《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》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件事:当时军总部中有一位名叫蔡威的电讯专家,竟然还破译了川军和国民党给中央军的电报密码。


    宋侃夫同志也在后来回忆说:

    “为了能给中央红军提供情报使之摸清楚周围的敌情,蔡威等人也开始以贺国光行营为中心,加紧破译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密码。”

    “他们的密码非常难以猜测,最初的时候只能猜出来几个字,后来慢慢发展到能够破译出一部分,随着掌握的规律越来越多,终于破译了蒋军的大部分密码,相关重要情报也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总指挥部当中。”

    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也印证了这部分史料,他写下:由于敌人的疯狂围追堵截,中央红军也及时用电台提供情报。

    1935年8月中下旬,红军部队从毛儿盖地区出发,朝着班佑地区开进,也走进了草地。


    这是蔡威第一次过草地,同志们都光着脚在泥泞的草地当中长途跋涉,蔡威经历了这么多,革命信念早已坚定,在路途上,他还掏出了从上海带出来的换洗衣服给大家包脚。

    看得出,他早已不再是“富家公子”的形象,而是一名伟大的战士。

    也正是这一年,蔡威被任命为红军总部二局的局长,负责管理起14部电台,他身上的担子之重可想而知。

    第二年,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,虽说这次在出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,可路途遥远,大家携带的补给品也消耗地很快。


    为了保障其他电台同志们的战斗力,蔡威自己则选择去吃野菜和草根。

    一连多天的持续工作和恶劣环境,也让蔡威无法获得充足休息,不幸患上了肠炎和胃病。

    战士们轮流用担架抬着他行军,那段日子里,包括朱德、徐向前等多位军中领导都曾前去探望他。

    后来,在大家走出了草地到达甘肃省岷县之后,蔡威又患上了严重的伤寒而卧床不起,中央听闻后也极度重视,命人千方百计为蔡威求医问药。

    可蔡威的病情还是不见有什么好转,他也对此有所感觉,为了鼓舞士气,他还专门对一旁的刘昆同志说:“你看我的病是不是好多了?再过上几天,说不定就能工作了吧。”


    听到这些话,刘昆的心中非常难受,一时间没有忍住还失声痛哭了起来。

    他还安慰蔡威道:“你的病是好一些了,医生叫你好好休息,过些日子就能好起来了。”

    实际上,那段日子里蔡威一直都在发烧,20多天的时间里都没怎么吃饭,人已经瘦弱不堪了,在部队抵达了朱尔坪小镇时,蔡威的病情急剧恶化,最终因抢救无效而逝世。

    那一年,蔡威也仅仅只有29岁。


    此时的徐向前原本还在前线指挥作战,听闻噩耗后立即就赶了回来,并主持了蔡威的遗体告别仪式,高度赞扬了他为红军无线电通讯技术做出的重大贡献,这也是为党和人民立下的赫赫功勋。

    随后,大家也将蔡威的遗体安葬在朱尔坪小镇的一个小山坡上。

    有周总理、徐向前等多人的证明,蔡威的身份到后来应该不难调查,然而,蔡威一直在半个世纪之后才被追认为烈士。


    被埋没的“无名英雄”

    造成蔡威被“埋没”的首要原因,其实是蔡威的工作性质决定的。

    他从接触到无线电之后,就秉持着“上不告父母,下不告妻儿”的工作原则,切断了一切社会关系和亲情友情,将全部精力都投身于情报工作当中。


    也正是1936年,蔡威的父母相继因病逝世。

    蔡威有一个名叫蔡植生的儿子,他也不清楚父亲究竟去哪了,甚至自己在银行的工作也因“身份问题”受到影响,最终于1974年逝世。

    这么梳理下来看,想要将蔡威余下的家属和蔡威“顺”在一起,只能依靠蔡威战友们的力量了。

    蔡威当年有一位关系要好的战友,名叫马文波。

    1936年春天,红四方面军抵达了四川西北的丹巴,马上就要渡江了,蔡威便和马文波在江边散步。


    由于河的下游就是大渡河,因此蔡威也在聊天中给马文波说:“你肯定想不到,石达开的佩剑还保存在我们家。”

    马文波对蔡威家庭的了解也仅仅止步于此,只知道他出生在一个大官僚、大地主家庭,祖上还在四川当过官,才有了石达开的佩剑。

    之后多年的时间里,马文波一直都在留意着和蔡威有关系的事情,可一直都没有什么突破。

    就这样,时间来到了1982年。

    徐深吉将军署名的一篇文章在《福建日报》上发表,题目为《怀念一位“无名英雄”——回忆红军长征中的蔡威烈士》。

    那是一篇充满了浓浓感情的文章,算是“投石问路”,看看能否得到蔡威祖籍处亲属的回应。


    这篇文章中,还特意提到了蔡威的生平,尤其是蔡威前半段的经历,这样或许能够唤起蔡威后人的记忆。

    不久之后,远在乌鲁木齐的肖全夫将军也写下了一篇《无名英雄,英明永在——怀念蔡威同志》的回忆文章,洋洋洒洒有6000多字,这篇文章着重讲述了蔡威从1931年到1935年这段时间的故事。

    文章的最后还有一句极为动人的话语:革命胜利几十年了,也未曾听说有人打听蔡威的下落,据此,我怀疑蔡威还有另一个姓名,这是可能的。

    在那残酷斗争的岁月当中,参加革命的人为了不连累亲属,很多都更名改姓,蔡威同志也亲口说过,他的祖父是清末的翰林,他在学校搞革命活动曾被国民党逮捕了,母亲花了很多钱才将他给保释出狱。


    之后,肖全夫的文章被王子纲推荐给了《人民邮电报》向全国发行,王子纲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宣传蔡威,并且“寻找”蔡威。

    1985年,全国总工会主席宋侃夫主动向党中央请缨,要去福建省担任联络员,宋侃夫对于蔡威的情况也比较了解,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件事。

    宋老到来后,向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介绍了蔡威的大致情况。

    项南一看“无名英雄”大有来头,在后续的一次会议期间,也向地委、市委作了布置。

    蔡威的后人们也在向上反映着“蔡泽鏛”的事情,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蔡威在参加工作之前有这个名字。

    也正是这一年,蔡威的孙子蔡述波等人来到到宁德地委党史办反映情况,碰巧听说了一位老领导在查找“蔡威”,于是他马上尖叫了起来:“蔡威就是我的祖父,我的祖父就是蔡威!”


    有了这条重要的线索,蔡述波很快就来到了北京,在这里,他受到了宋侃夫、马文波等人的接待。

    特别是马文波,上来就询问蔡述波是否知道家里有石达开宝剑的事情。

    不过,这对于蔡述波来说都是很久远的事情了,因此他的记忆不算深刻,他在回到家乡之后,又询问了很多亲人,这才了解到:祖上确实是有一把石达开的“青钢宝剑”,在1956年土改的时候交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。


    马文波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动身,几经辗转,终于在福建省博物馆仓库里找到了宝剑,剑柄上“青钢宝剑”四个字依然清晰可见。

    这样一来,所有信息都对上了,蔡述波口中的祖父正是当年英年早逝的蔡威。

    那一年,马文波都已经有74岁了,他激动得热泪盈眶,感慨地说道:“多年的夙愿,终于实现了。”

    1985年11月4日,福建省政府正式追认蔡威为革命烈士。


    第二年,徐向前元帅为纪念蔡威烈士牺牲50周年,挥笔题词:无名英雄蔡威。

    1992年,中央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还在档案中发现了蔡威生前唯一一份档案,档案中主要描述了蔡威牺牲时的情形。

    而这份档案当中,有关于蔡威同志“遗嘱”的记录中,他写下的是:不留遗嘱。

    这也足以见证,蔡威当年在逝世之前都坚持保守着党的秘密,他的功绩,也注定是永垂不朽的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